农村简易供水系统之分散式供水系统(三)

以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我国计划“十五”期间解决6000万〜800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5年完成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减半任务;经过15年努力,到 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对农村饮水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及分布范围、饮水不安全问题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写出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并且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提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分阶段目标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及其措施。

根据安徽省卫生防疫站1998年对全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调查显示,集中式供水的饮用人口数为61.6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总数的12.97%,其中饮用完全处理和部分处理自来水的人口数分别占6.58%和4.41%;而饮用未处理自来水的人口数占1.98%。分散式供水的饮用人口数为413.33万人,占总数的87.03%,其中机器取水、手压泵和人力取水各占28.50%、33.37%和25.16%。分散式供水监测点的卫生防护情况表明,安徽省农村水源受生活性污物污染隐患较多,特别是分散式供水取水点周围的污染情况更严重,调査216户农家饮用水源周围5m、10m、30m内有厕所、牲畜圈、垃圾、农田等污 染源的分别占调査总数的26.85%、65.74%和79.16%。饮水中微生物超标严重,监测结果显示:丰水期水样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超标率远高于枯水期水样。丰水期雨水充沛,地面泥沙等污染源受到冲刷、流渗,导致地面及地下水受到污染。分散式供水水样微生物超标率高于集中式供水水样。分散式供水中微生物超标率:人力取水最高、手泵取水次之,机器取水最低。

1.农村饮水卫生现状分析

(1)以上调査显示我国农村集中式供水大多为简易自来水,水处理工艺粗陋,净化消毒设备不完善。调査发现仅有12.97%的人饮用集中式供水,其中只有50.71%的人饮用完全处理水,这表明还有相当多的人口饮用的是“方便水”。而占人口总数87.03%的人口饮用分散式供水,其卫生条件较集中式供水更令人担忧,甚至其中10%的人口还直接饮用污染严重的沟塘水、河水,其隐患更大。

(2)集中式供水由于水源防护措施不得力,水源附近卫生状况较差,并且没有完善的饮水管理制度,造成饮水卫生质量较差。而分散式供水方法落后,人口分散,管理松懈,加之农户卫生知识匮乏,卫生习惯不良,更无防护措施,势必造成严重后果。

(3)农村饮用水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源受污染情况严重,这在流行病学上看是不安全的,随时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介水传播和流行。1996年10月,在某市发生的伤寒爆发流行就是由于饮水水源受到粪便污染又未经净化消毒处理所致。

2.建议

(1)加强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卫生饮水意识。农村特别是落后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低,卫生知识缺乏,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形成率低。因此,加强饮水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饮水卫生意识是农村改水工作的基础。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宣传改水工作的意义,把卫生知识教育落实到每个农户。从而提高农户改水的自觉性,促进改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水源防护,防止水源污染。农村饮水污染主要来自生活废弃物,工业性污染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村镇企业的发展,污染会日益加重,防污于未然比污染后在治理显得更为重要,应引起充分重视。

(3)推广集中式供水,加强水厂建设管理,提高饮水质量。本次调查监理结果表明:集中式供水比分散式供水水样的合格率高,而且集中式供水更有利于统一管理和监测。因此,应加快改分散式供水为集中式供水的工作步伐。同时,通过加强水厂建设和管理,改进水厂水处理工艺设备,提高人员素质,达到杜绝“方便水”,保证饮水卫生质量之目的。 对现有的分散式供水水源,各地应根据其特点及自身经济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对水源周围环境进行整顿,强化防护手段,并对饮水进行经常性地净化消毒处理,以保证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4〉建立农村饮水监测网,加大饮水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改善农村饮水卫生状况,保证饮水卫生质量是目前迫切的工作。建立农村饮水卫生监测网,开展经常性的饮水水质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源状况、污染物动态变化和改水前后介水性疾病的变化状况。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农村饮水卫生质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