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快滤池设计(二)

(三)管廊布置

集中布置滤池的管渠、配件及阀门的场所称管廊。管廊中的管道一般用金属材料,也可用钢筋混凝土渠道。管廊布置应力求紧凑,要留有设备及管配件安装、维修的必要空间,要有良好的防水、排水及通风、照明设备,要便于与滤池操作室联系。设计中,往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几种布置方案,经比较后决定。

滤池数少于5个,宜采用单行排列,管廊位于滤池一侧。超过5个,宜用双行排列,管廊位于两排滤池中间。后者布置较紧凑,但管廊通风、采光不如前者,检修也不太方便。

管廊布置形式有多种,下面列举几种供参考:

(1)进水、清水、冲洗水和排水渠,全部布置于管廊内,如图6-41(a)所示。这样布置的优点是,渠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管渠集中紧凑。但管廊内管件较多,通行和检修不太方便。

(2)冲洗水和清水渠布置于管廊内,进水和排水以渠道形式布置于滤池另一侧,如图 6-41(b)所示。这种布置,可节省金属管件及阀门,管廊内管件简单,施工和检修方便。但因管渠布置在滤池两侧,因此操作管理较前者欠方便,造价稍高。

(3)进水、冲洗水及清水管均采用金属管道,排水渠单独设置,如图6-41(c)所 示。这种布置,通常用于小水厂或滤池单行排列。

(4)对于较大型滤池,为节约阀门,可以虹吸管代替排水和进水支管;冲洗水管和清水管仍用阀门,称为双虹吸快滤池,见图6-41(d)。虹吸管通水或断水以真空系统控制。

(四)管渠设计流速

快滤池管渠断面应按下列流速确定,若考虑到今后水量有增大的可能,流速宜取低限:进水管(渠)0.8〜1.2m/s;清水管(渠)1.0〜1.5 m/s;冲洗水管(渠)2.0〜 2.5 m/s;排水管(渠)1. 0〜1. 5 m/s。

(五)设计注意事项

(1)滤池底部应设排空管,其入口处设栅罩,池底坡度均为0.005,坡向排空管。

⑵每个滤池上宜装设水头损失计或水位尺及取水样设备。

\"\"
图 6-41 快滤池管廊布置

(3)各种密封渠道上应设人孔,以便检修。

(4)滤池壁与砂层接触处应拉毛成锯齿状,以免过滤水在该处形成“短路”而影响水质。

普通快滤池运转效果良好,首先是冲洗效果得到了保证。主要缺点是管配件及阀门较多,操作较其他滤池稍复杂。为减少阀门,在普通滤池设计中已进行了一些改进,如双虹吸快滤池就是一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