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的平面布置

水厂通常由下列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1)生产构筑物和建筑物,包括所有净化构筑物(如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澄清池、滤池等)、清水池、二级泵站、药剂间、排泥泵站等。这些生产性构筑物的平面尺寸,是经设计计算得出的。

(2)辅助建筑物,又分为生产用和生活用两种。生产性辅助建筑物,如化验室、修理间、车库、值班室等,其面积可按水厂规模和当地具体情况确定。生活辅助建筑物,如办公楼、食堂、职工宿舍、浴室、厕所、传达室、锅炉房等,其建筑面积应按水厂人员编制和当地建筑标准确定。

(3)各类管线,主要包括给水管线、排水管线(包括污泥、冲洗水及放空水等的排除〉、加药管线和自用水管线。

(4)其他设施,主要包括厂区道路、绿化、照明、围墙等。

当各构筑物和建筑物的个数和面积确定后,根据工艺流程、构筑物和建筑物的功能要求,综合考虑生产管线,结合本厂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平面布置。

水厂平面布置主要内容有:各种构筑物和建筑物的平面定位,各种管线、阀门、配件及窨井布置,道路、绿化、围墙及供电线路的布置等。处理构筑物一般均分散露天布置;北方寒冷地区需有采暖设备的,可采用室内集中布置。集中布置比较紧凑;占地少,便于管理和实现自动化操作,但结构复杂,管道立体交叉多,造价较高。

水厂平面布置应考虑如下原则及要求:

(1)布置紧凑合理。以减少占地面积和连接管(渠)的长度,并便于管理。生产关系密切的应互相靠近,甚至组合在一起。如沉淀池(或澄清池)应紧靠滤池,二级泵站尽量 靠近清水池。各构筑物的间距,应考虑它们中间的道路或铺建管线所需要的宽度,以及施工要求,一般可取10〜20m,最小不小于5m。

(2)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力求挖填土方平衡以节省施工费用,使处理水或排放水能自流输送。如沉淀池(或澄清池)尽量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清水池尽量布置在地势较低处。力求挖填土方平衡以减少填、挖土方量和施工费用。

(3)顺流排列,流程简捷。水厂内工艺流程的方向应按照水源到用户的方向进行布置;净水构筑物尽量按流程布置,避免与供水方向相反安排;各构筑物间连接管渠应以最短线路布置,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转弯和管道立体交叉,以减少水头损失、节省管材并便于施工和检修;此外,构筑物间应设置必要的超越管道,以便某一构筑物停产检修时,为保证必须供应的水量采取应急措施。

(4)建筑物布置应注意朝向和风向。如泵站等常有人操作的地方应布置成坐北朝南方向,加氯间与氯库应尽量设在水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5)按功能分区,配置得当。主要是指对生产、辅助生产、生产管理、生活福利各部分的布置,要做到分区明确,配置得当,而又不过分独立分散。既有利于生产,又避免非生产人员在生产区通行和逗留,以确保生产安全。有条件时,最好把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分区布置时要注意机修、仓库、车库等处汽车运输线路的环通,加药间和药库设在沉淀池附近,翻砂场地应设在滤池附近等。

(6)应考虑水厂扩建可能,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对分期建造的工程,应考虑分期施工。

(7)道路、围墙及绿化带的布置。通向一般构(建)筑物应设人行道,宽度为1.5〜22.0m。

(8)力求重力排污,避免设置排污泵。通向仓库、检修车间、堆砂场、泵站、变电所等主要建筑物处铺设车行道,路面宽度为3〜4m,转弯半径为6m,平坦地区纵坡一般为1%-2%,最小为0.4%,以便于雨水排除并应有回车的可能。路面一般采用灰土、炉渣、沥青、混凝土等材料。水厂应设围墙,墙高一般为2.5m,材料视当地条件选用。水厂应充分绿化,绿化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20%。

\"\"
图7-4 水厂平面布置

水厂平面布置如图7-4所示,该水厂设计水量为60000m³/d,分两期建造。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设计水量各为30000 m³/d。第一期工程建两座脉冲澄清池,由5个池组成的双虹吸快滤池及1座圆形清水池,冲洗水箱置于滤池操作室屋顶上。虚线为第二期工程,主体构筑物分期建造,水厂其余部分一次建成。全厂占地面积约1.4hm²。生产区和生活区相距较远,可以分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