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高程布置主要解决各处理构筑物和泵站的高程设计问题,使水能按处理流程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靠重力自流,以减少运行费用。在处理工艺流程中,两构筑物之间的高差即为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本身、连接管道、计量设备等水头损失在内。在进行高程布置时,所依据的主要技术参数是构筑物高度和水头损失。水头损失应通过计算确定, 并留有余地。
一、水头损失的确定
处理构筑物中的水头损失,与构筑物的种类、型式和构造有关,可通过计算获得。该水头损失应包括构筑物内水槽等水头跌落损失在内。估算时可按表7-1的经验数值采用。
表7-1 处理构筑物中的水头损失
构筑物名称 |
水头损失(m) |
构筑物名称 |
水头损失(m) |
进水井格网 |
0.2-0.3 |
无阀滤池、虹吸滤池 |
1.5-2.0 |
絮凝网 |
0.4-0.5 |
移动罩滤池 |
1.2-1.8 |
沉淀池 |
0.2-0.3 |
直接过滤池 |
2.0-2.5 |
澄清池 |
0.6-0.8 |
压力滤池 |
5-6 |
普通快滤池 |
2.0-2.5 |
|
|
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渠)断面尺寸由流速决定。连接管中的流速值一般按表7- 2的经验数值采用。当水厂地形有适当坡度可以利用时,可选用较大流速以减小管道直径及相应配件和阀门尺寸;当地形平坦时,为避免增加填、挖土方量和构筑物造价,宜采用较小流速。在选定管渠流速时,应适当留有水量发展余地。连接管中水头损失估算可用表 7-2中数值。
表7-2 连接管中允许流速和水头损失
连接管段 |
允许流速(m/s) |
水头损失 |
备注 |
一级泵站至絮凝池 |
1.0-1.2 |
视管道长度而定 |
|
絮凝池至沉淀池 |
0.15-0.2 |
0.1 |
应防止絮凝体破碎 |
沉淀池或澄清池至滤池 |
0.8-1.2 |
0.3-0.5 |
|
滤池至清水池 |
1.0-1.5 |
0.3-0.5 |
流速宜取下限,留有余地 |
快滤池清洗水管 |
2.0-2.5 |
视管道长度而定 |
|
快滤池冲洗水排水管 |
1.0-1.5 |
视管道长度而定 |
|
二、高程布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各项水头损失确定后,各构筑物的相对高差就确定了,可以进行高程布置。构筑物高程确定与厂区地形、地质条件及所采用的构筑物型式有关。高程布置通常以清水池最高水位标高为起点,逆水处理流程向上推算各处理构筑物标高。进行高程布置时要注意下列问题:第一,水靠重力通过各处理构筑物,中间不应提升;第二,沉淀池(或澄清池)的排泥和放空,滤池冲洗水的排除均应靠重力进行;第三,应使水厂土方的填挖量趋于平衡。所以,构筑物高程布置与厂区地形、地质条件及所采用的构筑物型式有密切关系。当地形有自然坡度时,就有利于高程布置;当地形比较平坦时,既要避免清水池埋人地下过深,又应避免絮凝池、沉淀池在地面架得很高,这样都会导致构筑物造价的增加,尤其是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高时,这个问题更突出。图7-5为图7-4所示构筑物高程布置图。各构筑物之间水面高差由计算确定。
图 7-5 水厂高程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