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池的运行管理(机械搅拌澄清池)

澄清池的运行管理(机械搅拌澄清池)

为了充分发挥澄清池的处理能力,确保出水浑浊度能达到处理要求(小于10度),降低耗药量,不仅应精心设计,还应重视澄清池的运行管理。

首先应及时掌握原水水质及其变化情况,以便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准确地确定凝聚剂的投加量和使用好必需的助凝剂。为此,运行人员对原水浑浊度、值、碱度等都必须定时进行测定。通常每班应测定1〜2次,如果原水水质变化较大时,则1〜2h就应测定一次,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药剂投加量。每次测定都应做好数据记录,以便总结经验,通常采用的设计和运行数据如下:

(一)机械搅拌澄清池

1.清水区上升流流速

一般采用0.8〜1. 1mm/s,也有采用更高上升流速的实例。当处理低温、低浑浊水时可采用 0.7〜0. 91mm/s。

2.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是指从原水进池到澄清水出池的总时间,一般采用1.2〜1.5h、主要取决于原水水质、水温及管理水平。如果水中悬浮颗粒细小,胶体物质较多,水温较低时,停留时间适当延长。

3.各部分容积比

容积比是指第二反应室、第一反应室及分离室容积之比,传统采用1:2:7。但它不是设计控制数据,仅仅是校核参数。其主要目的是保持合理的混合絮凝及沉降分离时间。

4.泥渣回流量

设计的泥渣回流量一般为进水流量的2〜4倍,因此叶轮的提升流量应为处理量的3 〜5倍。澄清池是依靠回流的活性泥渣起净水作用,一般应保证足够的回流量,其浓度在 2500〜5000mg/L范围内。

5. 搅拌和提升

在机械搅拌澄清池中,提升叶轮与搅拌桨板一般都采用变速电机驱动,同轴旋转。但澄清工艺对叶轮转速和搅拌桨的转速有不同要求,叶轮的外缘线速度为0.5〜1.5m/s,搅拌桨的外缘线速度为0.3〜1.0m/s。为了取得较好的运行效果,通常用升降传动轴的方法来调整叶轮出口宽度,从而调节提升流量。当然要更好地满足叶轮和桨板对旋转速度的不同要求,最好还是采用同心轴的方法,外面一根带动叶轮,里面一根带动搅拌桨板,目前国内已开始采用。

在实际运行中,叶轮外缘线速度很少超过1.0m/s,提升水头仅5〜10cm,通常只作季节性调整,以适应原水浑浊度、水温、水量的变化。但夏季原水浑浊度变化很大时,也应作相应调整。

搅拌桨板高度通常为第一反应室高度的1/3〜1/2,宽度为高度的1/3。某些水厂的运行经验表明,加长中片长度,加宽中片,使中片总面积增加,桨板搅拌强度增大,有助于改进澄清池处理效果,减少池底积泥。

6.污泥浓缩室及排泥

可根据池子的大小设污泥浓缩室(排泥斗)1〜3个,其容积为澄清池总容积的1%〜 4%。定时自动排泥,排泥周期一般为0.5〜1.0h、排泥历时为5〜60s,泥渣含水率为 97%〜99% (按重量计),排泥耗水量约占进水量的2%〜10%。在小型池子中可不设排泥斗,只设中心排泥管(兼作放空用)。大型澄清池设机械刮泥装置,将池底积泥刮至中央后,由中心排泥管排出池外。

为了掌握澄清池各部分的运行情况,需要在进水管、第一反应室、第二室反应室、分离室和出水槽、污泥浓缩室等处设取样管,由运行人员定期采集澄清池各部分水样。各取样龙头宜加以编号并沿池壁集中设置以利操作。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及污泥浓缩室泥渣浓度大,在取样管内易沉积,故在池外需设置固定的反冲洗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