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滤池的运行管理

(一)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1)清除滤池内的杂物,检查各管道阀门是否正常,滤料面是否平整,滤料层高度是否满足要求。一般初次铺设的滤料应比设计厚度多5cm左右,以保证正常运行时的滤料层厚度。

(2)滤池滤干或放空后再次投入运行,都应利用反冲洗水排除滤料层中的空气,否则将形成“气阻”。

(3)未经洗净的滤料需连续反冲洗2次以上,直至将滤料冲洗清洁和去除不合规格的细小颗粒为止。

(4)滤池翻修或添加滤料,都应用漂白粉溶液或氯水进行消毒处理。氯的消耗量可按有效氯0.05〜0.10kg/m³滤料计算。

(二)试运行

(1)测定初滤时的水头损失和滤速,用出水阀门进行调节。初始水头损失约0.4〜 0.6m,滤速应符合设计要求。一旦开始正常过滤,就不应再动出水阀门,因为滤速的突变会使出水水质恶化。

(2)如果进水浑浊度不大于10度,而滤池水头损失增长很快,运行周期比设计要求短得多,这可能是由于滤料级配不好或表层滤料粒径太细的缘故。可将滤料表层3〜5cm厚的细滤料层刮除。(3)如果进水浑浊度不大于10度,而出水浑浊度超过3度,则可能是滤料粒径太大或滤层厚度不足或厚薄不均,也可能是因为滤速太高或投药量不够而引起的杂质穿透,应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检查处置。

(三)正常运行

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制定出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滤池即可转人正常运行。正常运行时的注意事项:

(1)控制好滤池进水浑浊度,适当控制滤速,确保出水水质。

(2)保持滤料表面以上有较高水位,以免进水直冲滤料层,破坏滤料层结构,造成滤水短路。

(3)按时测定和记录进水浑浊度、出水浑浊度、水头损失。

(4)当水头损失达到规定数时即应反冲洗。

(5)及时消除滤池水面上的悬浮杂质,定期洗刷池壁、排水槽等,经常保持池子清洁。

(6)每隔2〜3个月对每个滤池进行一次技术测定,如滤速、水头损失增长情况、反冲洗强度、反冲洗膨胀率、反冲洗历时、滤料含泥量、水温、滤料层高度等,分析滤池运行状况是否正常。

(7)及时维修滤池配件和附件。

(四)反冲洗

反冲洗是滤池运行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反冲洗的效果直接影响滤池的过滤效果。反冲洗时,首先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好冲洗强度和滤层膨胀率,并掌握好冲洗时各阀门的开关顺序。滤池冲洗以后要求滤层清洁、滤料面平整、反冲洗排水浑浊度在20度以下。对于设有辅助冲洗装置的滤池,更应严格控制冲洗程序、反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确保滤层结构不被破坏。

(五)快滤池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措施

1.水头损失增加很快,运行周期大大缩短

出现以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原水水质变坏、藻类繁殖、胶体物增多、沉淀池出水浑浊度过高、滤池反冲洗不当、滤速过大、空气滞留滤层等都会引起过滤水头损失迅速增加。可根据产生故障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用滤前加氯杀死藻类、氧化胶体物质;提高沉淀效率,降低沉淀池出水浑浊度;改进反冲洗措施等。空气滞留滤层会形成 “气阻”。产生气阻的原因很多,例如,杂质在滤料表层高度集中,滤料层露出水面后未采取排气措施便投人运行,反冲洗后期水流夹气,滤池排气阀失灵等都会形成气阻。这些在滤池运行中都应尽量避免。

2.水头损失增加很慢,过滤水浑浊度不合格

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滤层经常冲洗不净、滤层含泥量超过3%、泥球含量超过2.5%、滤层表面形成“泥毡”,过滤时产生裂缝、浑水从裂缝中短流等原因造成的。可以用增设表面冲洗,改进冲洗方法,增大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降低滤速,用药剂(漂白粉、氯水、烧碱和苏打、硫酸等〉浸泡滤料,清除滤料中的有机质、氢氧化铝、腐殖酸盐及钙镁沉积物,更换表层滤料等方法解决。滤池配水系统损坏而造成局部漏砂也会使滤池出水浑浊度不合格,应及时检修和清理。

3.水头损失增加正常,但滤后水水质不好

这主要是由于沉淀池出水浑浊度太高或滤速过大造成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Scroll to Top